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4次]关于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建议
浏览次数:96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26 16:27

地震灾害破坏巨大,影响深远,防震减灾工作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池州市位于郯庐断裂带的南端,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有葛公镇~殷家汇断裂、周王断裂、江南断裂、东至断裂等,1970年以来,池州市境内2.0级以上地震活动水平不高,震级最大为1976年贵池江口3.2级地震;近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是2019年4月29日青阳县2.8级地震,整体而言,池州市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合肥肥东地震后,社会面舆论很大,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亟须进一步提升。
  一是抗震设防基础仍需加强。从时间上看,测震台站、预警台站的建设、使用时间均较长,设备存在老旧、故障等风险;群测群防观测点目前依托于乡村产业,但乡村产业发展随政策、市场变动大,相关点位数量、区域分布未来也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观测人员不断变化,宏观观测业务能力不够。
  二是重点工程抗震设防监管有等提升。针对项目工程重点领域,抗震设防要求宣传需要加强,特别近年来,我市规划建设的铁路、过江大桥、隧道、燃气管道等重大工程项目,对项目监管需进一步加强,现场监管仍需发力。
  三是宣传手段仍需创新。目前防震减灾宣传依托进校园、进企业等常规宣传路径,但双减政策后,进校园的宣传活动,需与教育局等部门沟通协调,未来宣传要更多注重多渠道、多样式线上宣传,对融媒体、自媒体等平台的宣传需要加强,开展更多样,覆盖面更广的宣传活动。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震之问”,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为此建议: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对现有测震台站、预警台站加强管理,落实相关工作细则,强化省市的协同联动机制,发挥省级地震专业技术力量的作用,加强台站运维及时处理问题,真正发挥台站监测预警作用。同时,积极做好新增台站堪选、建设,合理布局新站点,提升全市台网监测密度、精度。对宏观观测网点加强管理,定期开展群测群防检查,并根据情况动态调整。
  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做好公共服务,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办件事项的服务,抓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企业落实相关抗震设防要求,适时对项目、工程开展检查,特别对医院、学校、生命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夯实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强化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影响。
  三、提升地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一是增强地震应急响应预案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按照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落细预案、队伍、物资等各项应急准备,织密防震减灾基础防护网,夯实防震减灾基础能力。二是制定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工作一图二表三清单。加强市县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平时岗位练兵,开展培训和演练,实现流程化和制度化,提升地震应急响应能力和现场工作水平。三是加强防震减灾应急演练,常态化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演练,重点加强对中小学校等重点单位地震应急演练的指导工作。要扎实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四、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能力。抓好重要主题日及重大历史地震纪念日等时段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引导,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群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和基层单位参与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工作。同时,要加强涉震舆情的处理水平,和网信办积极沟通,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及时应对震后可能出现的舆情,切实消除社会恐慌情绪。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