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4次]关于非急救转运服务的建议
浏览次数:121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26 16:24

非急救转运服务是指通过配备专业化团队和专业化车辆、设备,为患者在院前非急救,术后出院及转院场景下,提供无障碍出行的一种医疗配套服务。大家了解的120是负责院前急救的专业化医疗服务,但现实中还有很多“非急救”场景,比如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患者康复出院以及有无障碍转运需求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出行接送,这些不在急救范围内且一般车辆转运困难的情况下就需要使用非急救转运服务。2013年起,我国部分城市开展探索分类救治模式,将非急救转运从院前急救业务中逐步剥离出来,截至目前已经有十余个省份出台了非急救转运的相关规定。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快,医改的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合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医疗转运服务部分优势的非急救转运服务,能够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在康养生活中的幸福指数。池州周边城市如合肥、芜湖、铜陵、安庆等都已经构建了正规的非急救转运服务体系。
  一、池州市非急救转运服务的现状
  1.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加上子女大都不在身边,老年人非急救性就医(如定期检查、治疗等)及居家养老遇到非急救性转运就会非常无助。即使子女在身边,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人背着老人上下楼也会十分困难。
  2.池州市区老旧小区如翠微苑、兴济小区等居住的老人较多,但这些老旧小区几乎都没有电梯,住居在高层的部分老人就医及院后回家十分困难。
  3.池州的一些偏远地区,当地居民在面临诸如就医、出行等非急救但又亟需转运的情况时,往往陷入困境。
  4.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一些居民不得不打120急救,但由于是非急救性转运服务,导致社会有限的急救资源占用,并且居民还要支付高昂的急救类费用。还有一些居民依靠出租车、网约车或求助于亲朋好友帮忙解决难题,但这样不仅增加了个人的经济负担和人情压力,也时常由于服务不专业,价格不透明等原因引起矛盾纠纷。
  二、鉴于以上现状,并且池州周边城市相继成立了非急救转运服务机构,建议池州市也要尽快成立,以解决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的迫切难题。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行业规范和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统一的非急救转运服务行业标准,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等,实行明码标价,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对非急救转运服务市场的监管,实行全方位远程监控,严厉打击价格欺诈、服务质量低劣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2.加大资金等政策支持
  由于该行业投入较大,政府要支持服务机构购置合格车辆、设备,培训人员等,提高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减免税费、提供贷款贴息等方式,为非急救转运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3.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对非急救转运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政府可以与高校、职业院校等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专业的护士、司机等人才;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培训对象可以向退役军人倾斜,这样既可以解决退役军人的安置问题,又能让退役军人在该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4.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非急救转运服务领域,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推动非急救转运服务的健康发展。
  5.建立信息化平台
  建立非急救转运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服务提供者、需求者、监管部门等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化平台,需求者可以方便地预约非急救转运服务,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控服务质量和运营情况,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非急救转运服务是一项关系到老年人群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服务,对于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加强对非急救转运服务的重视和支持,尽快启动该行业的运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加强行业规范和监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信息化平台,推动非急救转运服务的健康发展,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安全、优质的服务,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增光添彩!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