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4次]关于池州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擎, 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浏览次数:27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26 15:54

近年来,池州市秉持“项目驱动”战略,将重大项目建设视为撬动发展的“金钥匙”、“强引擎”,紧扣“投资为核心”,充分发挥重大项目“领航旗舰”作用,建立健全市域联动、部门协同的高效推进机制,强化土地、资本、人力资源、能源等要素支撑,全力加速在建项目进程,转化储备项目为实际生产力,累积形成更多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池州市重大项目建设亦面临诸多挑战与短板,主要体现在:项目策划与包装的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前期准备工作滞后;产业集中度有待提升,大型项目落地较少,投资潜力未能充分释放;要素瓶颈依然存在,项目推进效率有待提高。
  今日之项目,即明日之发展力、创新力与竞争力。紧握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将为池州经济运行筑牢“稳”的根基,拓宽“进”的路径,为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蓄积深厚潜力。为此,建议:
  一、精准发力,以非凡之志谋布局促招引。面对区域竞争加剧的态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信心与决心,将重大项目置于发展首位,视为首要任务,精准施策,主动出击,结合池州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挖掘一批契合发展潮流、利国利民的高质量项目,为池州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深化项目策划,前瞻布局,科学决策,不断丰富项目储备库,形成滚动开发、接续有力的良好局面;要紧随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资金投放趋势,聚焦“商业航天、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精心谋划一批产业关联紧密、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引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要提升项目包装水平,注重前期工作的精细度,特别是在项目筛选和论证环节,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战略高度、长远视角进行深入研究,提高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成功率。要强化招商引资,围绕“2+3+N”特色产业体系,逐个产业进行深入分析,围绕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生态建设,加大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引进力度;在扶持本地企业如池州海螺水泥、星河动力、飞渡航天等做大做强的同时,重点加强科技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紧盯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突破带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实现新飞跃。
  二、精准施策,以非常之举抓进度保成效。项目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项目是否落地生根、是否真正产生经济效益。要实行任务项目化管理、项目清单化推进、清单具体化落实,对照先进找差距,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打通重大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确保项目如期见效。要深化“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实施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汇聚各方力量,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要紧扣“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新建项目促开工、在建项目赶进度”的要求,抓住关键节点,突出重点任务,细化实施措施,确保重大项目高效有序推进;对未开工项目,要深入剖析原因,主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开工难题,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在建(续建)项目,要持续跟踪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确保早日投产达效。要加大重大项目现场调度力度,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精准协调解决问题,实现问题闭环管理,同时,加强前瞻性分析,提前解决项目建设可能遇到的瓶颈问题和障碍,全力以赴抓落地、促开工、保投产。要强化重大项目督查,对已经落地的商业航天、半导体、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产业等项目和新引进项目,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抓出实效。
  三、系统布局,以非凡之为优服务强保障。项目是纲,纲举目张;推进项目建设,关键在于提供优质服务和强化要素保障。要全面借鉴先发地区经验,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如: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服务进企业”等活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环评安评、质量检测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简化不必要的审批程序,优化政策兑现流程,缩短服务时限和兑付周期,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以过程控制为核心、以责任落实为关键的依法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涉企事前事中服务。要聚焦工作重点,以一流作风和“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服务模式,强化要素配置,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助力企业发展;要实施“低效用地整治”、“空间优化利用”,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最大程度满足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并主动对接国家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类建设性资金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缓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和研发团队;要围绕“人的需求”,顺应园区发展新趋势,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加快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