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事”不动摇,围绕主导产业,突出制造类、战新类项目招引,招商工作保持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2024年全市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80个、实际到位资金760亿元,其中新引进制造业项目230个、到位资金655.8亿元。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传统招商模式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各地掀起探索市场化招商热潮,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科技招商等方式或成为未来招商工作重要突破点、关键点。为此建议:
一、夯实基础,实现产业发展特色化、高端化。一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结合我市产业规划、区位、资源等要素条件,重点聚焦镁基等新材料、半导体以及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和“拳头”产品。二是补全链条关键环节。瞄准现有主导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加大走出去力度,力争实现补链、延链。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智能网联等未来产业,积极引进引领性、开创性项目,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是加强要素统筹协调。健全招商项目信息和要素资源利益共享机制,精准配置土地、厂房、资金、能耗等要素,优先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特色产业企业生产和扩规需求,充分发挥土地等资源要素价值,推动我市企业向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
二、创新方式,推动招商工作市场化、专业化。一是大力开展基金招商。加强与基金公司等投资机构合作,推动实现县区、园区产业基金全覆盖,通过基金公司专业的筛选、服务及管理能力,精准对接高端资源。二是开拓场景应用招商。依托公共创新平台、镁铝轻合金新材料产业园等十大场景应用创新示范建设,定期发布场景清单,组织场景对接,挖掘更多招商资源。三是推动中介合作招商。鼓励各地遴选一批知名咨询公司、头部投资基金等中介机构或业内知名专家,聘请担任招商顾问,加快成立招商公司,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招商。四是推进科技招商。引导更多企业机构参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拓展“以才引才”“团队式引才”等招引模式,用足用好各类人才扶持政策;聚焦载体平台整合赋能,高标准打造一批孵化和公共创新平台,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探索与大院大所、科研机构等深入合作,链接更多优质项目源头信息。
三、加强管理,促进招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流程化,完善招商引资事前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尽职调查、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防范招引风险。健全招商引资事后评价管理,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绩效评价机制。二是加强项目跟踪调度。动态更新重大项目和主导产业项目时序进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存在的困难问题,压实工作责任,加快项目转换。三是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坚持“真招商、招真商”理念,根据各地经济体量、发展方向、产业类别,以结果为导向,科学制定绩效评价办法,评价招商实绩。
四、做优环境,助力企业发展集群化、规模化。一是优化企业孵化机制。完善企业孵化机制,为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公司运营、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市场渠道、投融资等多维度保障,实现从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的进阶升级。二是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充分发挥镁基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江南轻合金产业研究院作用,加快打造镁合金研究院、省级半导体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高能级技术平台,以“政府搭台、企业出题、平台答题”的方式,让中小企业共享技术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三是鼓励企业协同发展。支持企业纵向整合、横向联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企业就近配套率,重点围绕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梳理链上企业发展现状和供求关系,促进区域内企业的订单共享、成本共担和就近配套,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