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市工商联
浏览次数:329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1-24 11: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合民营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细化工作举措,推动我市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呈现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的良好势头。全市民营经济贡献了60%以上GDP、70%以上税收、80%以上技术创新和90%以上就业,为创造社会财富、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全市上市民营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8家,规上民营工业企业678户,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6%,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虽然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专业人才招引难。受城市能级、企业规模和知名度等因素影响,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如我市三所院校2024届毕业生总数12274人,留池就业1163人,留池就业率仅为13.26%。二是民间投资持续低位运行。2024年1-10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3%,低于全省4.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6.9%下降到41.2%。三是民营大中小企业间联动协作不够。民营中小企业因规模小等因素影响,习惯于“单打独斗”,部分技术领先企业为维持自身竞争力,不愿意开放共享技术,在技术协作方面企业间“竞争”大于“合作”。为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和即将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在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和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坚定信心决心,真心实意帮企、真金白银惠企、真招实措助企。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构建企业诉求听取、办理、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定期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对民营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大力弘扬民营企业家精神,着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创造、支持企业家创业、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营造公开透明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抢抓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对补短板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投向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着力推动民间投资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投资回报。

三、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对合作开展的技术研发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在高校、科研机构设立研发中心或实验室,实现人才与资源共享,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额外奖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定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信息,在园区合作设立主导产业研究所,引导较大规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重点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建立技术中心和设计中心。

四、加大紧缺人才引育力度。设立高端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对为企业带来重大技术突破、创新成果显著的人才给予资金奖励,在技能培训、职称评审、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探索开展订单式培养,在市内高等院校,开设民营企业急缺、有代表性的专业,鼓励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统筹推进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员工居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条件,吸引外出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对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给予补贴。

五、推动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支持园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色载体,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在资本、品牌和产供销体系方面的优势,打造有特色的孵化载体,开放共享资源和能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在创新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金融通等方面相互合作,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赢格局。鼓励各地引导民营企业通过产业链招商、并购重组、战略投资等方式参与双招双引,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池设立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总部和研发、物流、采购等功能性总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