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流域考察时强调,要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华龙洞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长江流域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实施文旅兴市、文化强市战略,高度重视华龙洞遗址保护和挖掘,努力将华龙洞遗址打造成为池州文化新地标。但当前,华龙洞遗址还存在保护与发掘难度大,活化利用程度低,对外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高水平保护。考古发掘现场既是学术研究的第一现场,也是文物保护的第一现场。建议对标周口店、良渚、凌家滩等遗址保护管理办法,高水平编制大遗址保护规划,加强对华龙洞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发掘的大量化石,除少数展陈保护外,目前大部分处于摆放状态,建议通过专业技术和手段,进一步完善保护设施。同时,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工作力量,统一管理华龙洞遗址和陈列馆日常工作。
二、高质量发掘。2013年以来,经过4次系统发掘,华龙洞遗址累计发现约20个个体的古人类群体(包括1例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1件超小型猫科动物化石、4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制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据此推断,华龙洞遗址及周边还有很大潜力发现更多的古人类化石及其生存线索。建议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接,扎实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勘测,适时启动华龙洞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
三、高层次利用。对接考古中国“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等项目,以申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要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为抓手,加强华龙洞遗址文物资源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建议对标浙江“良渚论坛”,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定期举办高水平学术研讨会,设立永久性学术会址,进一步扩大华龙洞遗址影响力。深化文旅融合,积极创建华龙洞遗址3A级景区,培育以考古发掘现场和遗址陈列馆为载体的体验游、研学游等精品线路。充分利用陈列馆馆藏资源,打造华龙洞和“东至人”地域IP,支持开发原创文化产品和衍生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通过市场方式让遗址文物“活”起来。
四、高声量宣介。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达成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的重要共识,引起了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安徽发现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入选2024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成为宣传推介池州的一张新名片。建议加强与省内外遗址考古机构在科技保护、陈列展览、活化利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与省内长江流域早期人类的繁昌人字洞、和县龙潭洞遗址,新石器时期的薛家岗、凌家滩、孙家城遗址等重点考古对象的交流合作。实施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充分运用AI技术及现代声光电技术,创新文物呈现形式,加强与中央、省媒体合作对接,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宣传,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做好云展览、文物直播等宣传,营造“人人参与文物保护、人人共享保护成果”的浓厚氛围,更好讲述池州故事,传播池州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