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3次]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让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的建议
浏览次数:302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1 15:13

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实现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先后提出“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和“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近年来,池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发展成效  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依托国资委所属国有公司,均成立国家储备林投融资平台和储备林工作专班,参与储备林建设,实行集中办公。各地充分依托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低、贷款周期长的优点,贵池、东至已获贷款授信近30亿元;贵池、东至成功争取2023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木材战略储备项目资金384万元。各地根据国家、省储备林实施办法,制定具体的林地流转及林木收储工作标准、工作方案;结合乡土树种培育和林下经济发展,贵池区大力发展毛竹产业,石台县和东至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黄精、食用菌等产业。

二、存在问题

(一)保障制度不健全。现阶段大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国家储备林建设时,大多将提升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核心任务,忽视了其重要的生态特性,导致国家储备林建设原本的建设意义和功能相背离。另外,在国家储备林建设方面出台的制度仍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保障制度和政策法规也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储备林建设无据可依,这些都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产生了阻碍。

(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储备林建设周期长,其主要资金来源为政策性贷款和政府出资,由于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有限,亟需社会资本融入国家储备林建设中,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但社会资本是以盈利为目的,面对国家储备林建设规模庞大、覆盖面广、运营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的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融入,导致建设资金经常出现短缺现象。

(三)营林管理技术不高。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虽然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但在地块划定的过程中受主观认知和客观立地条件的影响,划定条件和标准仍难准确把握。在建设过程中,基层人员普遍缺乏大径级用材林的培育技术、种植技术、土壤改良处理以及保水等技术,在营林技术难以提高和规范的情况下,是否可保证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发展,有待商榷。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要运用多种形式强化宣传,联合网络平台、媒体等线上线下同步宣传、设置宣传点、举办宣讲会、入户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对民众普及相关信息和政府下发的政策文件,提升民众的参与意识。对于新建的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也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有关内容及法律的宣传工作,从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建设内容、资金筹措、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特别针对民众最关心的“林地林木收储标准及费用如何兑现、林地流转期满后林权归属”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让广大民众看到国家储备林建设对国家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使民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国家储备林建设中。

(二)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政府监管。提升各级地方政府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制度的重视,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优化升级。对此,在国家储备林建设制度的完善中,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全面科学进行区划布局,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富民协调发展,助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林业部门要形成专班,明确职责,分区域安排督导人员督促落实情况,及时上报工作进度、下达工作任务。特别是在林业部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林业部门要逐渐从项目的管理者转换变成项目的监督者,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三)创新融资模式,加大资金支持。不断探索“林权抵押+政府增信”“林业 PPP”“龙头企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林农”等融资模式,在完善政策和合作计划时,政府应明确各方职责,严控收支管理,确保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风险。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创新风险准备金和林权抵押担保制度,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对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将中央基础建设投资划入项目资本金,健全森林保险机制,减轻国家储备林建设贷款造林的利息负担。除了信贷融资,还可运用多种新型融资,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加入获得商业性金融支持。

(四)强化营林技术,提高森林质量。在国家储备林建设前,应对外业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对调查方法、地块选择、采伐木确定和栽培模型设计制定统一的标准。国家储备林建设需因地制宜科学培育,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合适树种种植。在种植和后期抚育过程中,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等实施。一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了解种植树种病虫害种类、做好预防,以无公害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为主,尽可能不施农药;二是在森林防火方面,制定国家储备林防火方案,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同时设置生物防火隔离带、购买灭火器具,完善消防器材配置。

(五)探索“国储林+”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国家储备林建设规模庞大,为克服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可探索 “国储林+”的模式带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一是发展“国储林+林下经济”模式。在全面开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空间摸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九华黄精、食用菌等林下经济产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二是发展“国储林+森林康养”模式。国家储备林建设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有机融合,使国家储备林有更丰富的森林游憩、森林保健的意义,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加林农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