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3次]加强古村落保护利用,打造乡村振兴“新范本”
浏览次数:321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1 15:12

池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极具传统地域特色的古村落星落棋布。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7个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5个古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些散布在乡间的古村落,具有遗产的属性,是我市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见证,而且仍然具有其原始的使用功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在持续发挥作用。传统村落既是现代化建设中的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在村落文化逐渐远去的今天,我们更需重视传统村落文化,挖掘其固有的价值,为乡村振兴和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古村落蕴含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对古村落的保护利用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是传统建筑物的活态化开发利用不足。当前古村落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欠缺、保护经费匮乏、发展定位狭隘、配套立法脱钩仍然是最大瓶颈。部分村落忽视古传统建筑物的原生态系统保护,热衷于在原址上“拆旧建新”“弃旧建新”;部分村落老建筑空置较多,缺乏有效的商业应用开发与生活设施改造;例如牯牛降严家村目前在村内居住的村民屈指可数,大部分老房子处于空置状态。二是传统文化习俗的活态化传承不足。社会变迁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不可避免产生流变,缺少原生性、真实性、整体性的延续。例如石门高的耕读文化、严家村制香工艺、目连戏等均面临改变或消失的风险。三是古村落乡村振兴的动能不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很多古村落出现了“人走房空”现象,使得古村落缺乏维持自身发展的动力,发展难以为继。
  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促进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并行,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建议:
  一、统筹指导、整体实施,推行原真性活态保护
  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各个方面的问题,需整体性挖掘和保护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社会、生态等价值,防止片面追求经济价值。一是应规划先行、统筹指导。做到规划全面覆盖、项目统筹实施、工作协同创新,合理地制定解决理念、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问题的措施,防止千篇一律、无序建设。二是应政府引导,兼顾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古村落保护中的引导作用,处理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广泛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发挥村民在古村落保护中的作用,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保障村民享受现代生活的权利。三是应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应当注重古村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的保护,在古村落生成发展的环境、村民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活态保护和传承,防止粗制滥造,禁止过度开发。
  二、加大投入,提升品质,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
  探索多渠道、多类型的资金筹措模式,加大投入带动古村落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和村民增收。一是应积极争取、有效整合。结合乡村振兴、文物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危房改造等工作,整合项目资金,探索、采用金融补助、合作社共建、个人租赁等模式,广泛吸纳各方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二是应产业为基、固其根本。强调古村落保护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高效衔接,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保护文化遗产、传统风貌、特色环境、生态特征为核心,致力于当地农产品、特色物产、传统手工艺的梳理挖掘,推动种养殖精细化、特色化、景观化、体验化,发展花卉、编织、盆景、园艺、餐饮和观光等等特色产业。同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还应为乡村产业的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提供技术支持,建立通畅的市场流通渠道,使产业发展具有持续性。 
  三、文旅融合,共享红利,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
  古村落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只有通过文旅融合、合理开发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文化、教育价值,从而实现可持续模式,使古村落换发勃勃生机。一是应传承传统、保护优先。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需不断植入非遗体验、研学养生、精品民宿、生态博物馆等业态,把古村落打造称谓传承徽文化和特色民俗的重要载体,同时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有效的管理、合理的开发,实现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并举。二是应自建自管、合作共建。支持成立以当地村民为主体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劳务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强化经营乡村的理念,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资本。同时鼓励村集体与外来力量共同协作,围绕旅游产业链,构建全域旅游模式,通过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促进村域经济发展,让村民切实的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深化研究,注重宣教,营造“守住乡愁”氛围
  加大古村落保护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增强全社会对古村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全民保护古村落的自觉性。一是应明确重点,交叉联合。采用多学科联合攻关,充分利用航拍、数字化技术等,对具有突出价值的古村落从历史渊源、水系、山脉、区域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防火等威胁因素进行深入评估,提出差别化的保护发展路径。二是应创新模式,扩大受众。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农村广播、壁画板报、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知识。同时用好微博、公众号、网红直播、动漫等新兴媒体,创作传统村落微电影、微视频等时尚文化消费品,扩大社会知晓面,让古村落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