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十三五期间残疾人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不断出台加强和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任务和措施,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持续深入发展。我市已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民生工程,使残疾儿童康复得到保障,改善了残疾儿童康复现状,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压力,激发了残疾儿童家长送残疾儿童康复的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由于受到了人才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残疾儿童继续康复后续动能不足,为使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更有大作为,再上档次,更好地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为此建议:
一、制定政策,吸引人才,稳定康复专业人才队伍,为残疾儿童康复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残疾儿童康复,关键是要专业人才,人才是基础,没有人才,为残疾儿童康复提供有效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制定人才政策,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为招揽人才,用优惠政策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施展抱负,大有作为。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让优质康复效果和先进康复理念,做出特色和品牌来,吸引高级康复专业人才到池州来,产生人才聚集效应,使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有较大的提升,造福我市残疾儿童,同时,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结合我市大健康产业,把我市残疾儿童康复做成吸引本省和外省残疾儿童到池州来康复,体验池州康复服务,享受池州山水美景。与池州发展战略相契合,优势互补,互为发展动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促进康复事业发展
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社会看到残疾儿童康复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社会机构、中介机构看到发展壮大的机会与希望,都会积极参与进来。比如提高公益机构在儿童康复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标准,放宽社会机构、组织、个人进入该行业的门槛等。做强做大公办机构,可以在人、财、物等方面支持其创新、探索,引进康复新理念、新设备,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儿童康复教育的活力和潜力,让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人进入,是引进源头活水,让竞争环境推动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发展。
三、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动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发展
残疾儿童康复,需要多部门合作,共同发力才能做到。由于残疾儿童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教育、医疗、辅助器具的使用,矫型矫治,有物理的训练和心理的干预等,牵涉的部门又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政策规范,合作起来往往困难比较多,因此,有必要在同一个组织机构框架的领导下,就相关问题研究,制动统一的政策规范,共同执行。
四、加强残联在残疾儿童康复中的监管作用,促进儿童康复健康发展
残疾儿童康复是残联受政府委托开展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为加强民生工程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目的,就必须加强对实施项目的机构进行严格管理,对残疾儿童在机构康复的情况跟踪问效。由于我市各级残联在成立时,编制就偏少,目前我市(含县区、九华山)实有在编数只有30人,大部分只有4—6人,由于残联工作任务多、人手少、压力大,难以实施所有在机构康复儿童进行监管,需要政府给予编制,充实队伍,以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