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已形成社会共识。目前的县级养老模式主要是依托医疗机构和乡镇敬老院,进行一些粗放式的养老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依托互联网开展老人居家信息平台建设,在社区建平台、家庭设终端,监控老人健康状况的同时,引导老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活动,接受社会服务,打造互联网+的居家养老模式,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推行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能及时了解掌握养老需求,解决信息流通不畅问题。同时又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政府、企业、社区、医院、家政等多方共同参与,信息互通,及时合理调配服务资源,帮助老人就近、就快解决困难,大大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建议:
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由民政部门牵头,卫计委、乡镇政府和社区协调配合,明确责任任务,可选择城区部分小区先行试点。
二要摸清底数。从老年人的需求入手,对进入养老阶段的老年人进行摸底,掌握老年群体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所在小区、养老意愿等第一手信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础数据库。
三要开发老年服务信息平台。由政府统一规划,市场化引入企业开发完成相关的系统软件。通过信息录入,入户调查、社会宣传等方式,完成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形成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档案、养老服务信息、社会养老资源等基础数据库,定期更新。通过信息平台和操作平台的建设,将养老家庭与社区、医院、家政公司、志愿者组织等多方联通一体,初步建立起互联网+居家养老双向选择模式。
四是加大养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民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便利超市、老年餐厅、康复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载体。引导养老服务由传统的提供物质帮助向精神关怀层面转变,切实满足社会养老多元化的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市民政局
池民办〔2017〕138号
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柯春平委员:
您在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问题的关心,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部分建议已经采纳并正在实施过程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逐步建成。
一、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池政〔2015〕4号),文件规定“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广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社区为纽带、企业和机构为主体、项目化运作为载体的2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委托或公开招标各类企业和机构兴办、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大力开发养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探索建立虚拟养老院。支持个人利用家庭资源就近就便开展为老服务。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定购买服务目录和实施办法,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承接城乡“三无”人员、孤老优抚对象、低收入老年人、失独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组织,按规定给予政府购买服务补助。”
二是2017年3月28日,民政、财政部门联合印发了《池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池民福〔2017〕57号),文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并按照服务人数、服务内容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日常运营补贴。各级政府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向社会组织、企业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给予政府购买服务补助。”
二、推行“智慧养老”,持续探索创新
2016年,我市成功引进了杭州援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暂落户于贵池区池阳街道内,借助于社区网格化建设,开展了“互联网+养老”相关服务,以“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为支撑,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有1000多家服务运营商加入平台,上门采集了近3万名老人的信息。
援通智慧健康居家养老服务由监控管理平台、智慧终端、为老服务团队组成。老人遇有求救求助时,不用找人、找物、找号码,报名、报姓、报地址,只需按一下安装在老人家中呼叫器上的“红、绿”按键,智慧养老服务监控管理平台立即显示老人信息和身体健康情况,工作人员迅速将老人的需求信息发送给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服务商进行线下上门服务,实现智慧健康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更多社会服务力量的汇集,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成为具有现代智慧能力的居家养老机构。
三、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我市认真实施健康养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向社区、家庭延伸。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加强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动态管理,承担起居家老人的巡诊业务。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全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5%以上,其中60周岁以上计生特困家庭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100%。
全市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县区均已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并投入使用。由家庭医生团队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截至2016年底,全市老年人有偿签约50952人,有偿签约率达34.76%,养医签约模式成效初显。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行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致
礼
池州市民政局
2017年7月11日
市卫生计生委
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7号提案
协办意见的函
市民政局:
在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上,柯春平委员提出了《关于建立“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议》的提案,由我委协助贵单位办理,现将我委答复意见函告如下:
针对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市养老主要形式的实际,市卫生计生委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多种措施,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不断加强居家老年人医疗服务工作。
一、认真落实老年人医疗优待政策。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优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老年人医疗优待政策。目前,各县区一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均能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并减免普通门诊诊察费,老年人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认真实施健康养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向社区、家庭延伸。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加强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动态管理,承担起居家老人的巡诊业务。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全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5%以上,其中60周岁以上计生特困家庭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100%。
三、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县区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均已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并投入使用。由家庭医生团队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截至2016年底,全市老年人有偿签约50952人,有偿签约率达34.76%,养医签约模式成效初显。
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