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3届6次]关于挖掘资源潜力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提案者:孔明霞
浏览次数:2194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10-11 10:05
 
 
    《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中做强大健康产业”的目标。为贯彻我市“三区”发展的总思路,促进我市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经调查,我市具备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的先决条件,通过龙头引领、示范带动、招商引资等有效措施,将中药材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可行性。
    一、我市中药材产业状况
    (一) 我市中药材品种和种植情况
    我市具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我市共有中药材品种928种。根据市中药材行业协会统计,2015年,全市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27种,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值3.5亿元。其中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的品种11个,如下表:
    全市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分布情况表
    品名    面积(亩) 年均亩产量(公斤) 分布地
    黄精    18000       200              贵池区、青阳县
    牡丹皮  11000       200              青阳县
    白花蛇舌草3000      300              东至县
    山茱萸  8000        300              石台县
    瓜蒌子  10000       500              贵池区、东至县
    杜仲    2000        200              贵池区、青阳县
    白术    2000        100              全市各县区
    前胡    2500        200              贵池区、东至县
    菊花    2000        60               东至县
    苦参    2500        250              东至县
    葛根    2000        400              东至县、青阳县
    其中,石台县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山茱萸之乡”,青阳的“九华黄精”近期被国家质监总局受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至同德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白花蛇舌草基地、贵池区天品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黄精基地先后被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授予“绿色+道地品牌示范基地”。
    (二) 中药材产品和深加工情况
    全市以中药材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中药口服制剂生产企业1家(安徽延寿堂药业有限公司),拥有26个中药口服制剂批准文号,常年生产品种15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元。
    ——在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家(青阳新泰医药有限公司),已完成厂房建设。投产后可从本地收购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
    ——使用中药材原料的食品生产企业9家,主要产品有枣皮酒、黄精酒、黄精蜜饯、葛粉、代用茶、天方茶饼等。2015年此类产品年产值共计约5000万元。
    以上生产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所用原料大部分从外地中药材市场采购,而本地中药材大多被外地企业收购,仅少量直接用于生产。我市虽然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科技附加值低,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二、我市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
    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医药产业是支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在惠民生、稳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主要任务中明确“引导优势企业在适宜药材生长的区域,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开展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养殖),在中药材资源地建设大型中药生产、加工基地”、“统筹利用当地医疗、中医药、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发挥旅游市场作用,开发建设一批集养老、医疗、康复与旅游为一体的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省政府也起草了《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我市医药工业虽然相对薄弱,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仍大有可为,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具有以下优势:
    (一)地理优势
    我市地形多样、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药用植物既有水平分布特点又有垂直分布特点,适宜数百种药用植物生长。境内水系发达,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级类型都有,46个二级类型中有40个,具有大面积种植中药材的天然条件。我市位于北纬30°线,与杭州处同一纬度位置,在中国中药区划中,苏浙地区因经济转型土地他用不再是苍术、薄荷等道地药材主产区,我市是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北部山地丘陵区中最适宜承接苏浙道地中药材产地转移的地区。
    (二)区位优势
    我市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东与芜湖相接,。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成员,有16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境内“水陆空”于一体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便捷的交通为我市中药材产品的输出形成辐射效应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环境优势
    我市是全国第一个地区级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境内环境优美,水、空气基本无工业污染,旅游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开发建设集养老、医疗、康复与旅游为一体的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意义
    中药产品除了药品,还包括中药保健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日用品等等。大中药产业,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旅游服务业,具有科技附加值高、环境成本低、带动效应强的特点,培育中药材产业,不仅多点契合贯彻中央、省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有利于我市在向上级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占据主动,也是我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途径,在稳增长、惠民生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药农业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中药工业提高城镇居民就业率,而很多药用植物又极具观赏性,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拉动旅游经济。
    四、培育中药材产业建议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统筹协调。
    培育中药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在项目评审、财政支持、人才引进、信贷保险等方面密切协作,形成政策合力。建议市政府成立中药材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单位由财政、发改、经信、农业、林业、旅游、卫生计生、科技、地税、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银行、保险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分散在各相关部门的项目扶持和奖励资金,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制定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建立各相关部门参与、分管副市长决策的工作机制,发挥各部门合力,全面推进此项工作。
    (二)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培育一个医药健康产业园,重点加大对现代医药物流企业、中药制药企业、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制造企业的招商力度,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引进1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以中药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在我市落户,形成集聚效应,促进我市中药材产业从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转化。吸引外商在池投资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立中药产业联合体,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农民种植中药材,创建更多“绿色+道地”中药材品牌示范基地。鼓励落户本地的企业在各县区设立中药材购销点,建立药农销售中药材和企业采购中药材原料的稳定渠道。
    (三)拓展宣传内容,丰富城市品牌内涵。
    把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市、全国“海绵城市”、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等城市品牌与池州佛文化、诗文化结合,提炼高度浓缩的城市广告,通过公路广告牌、电视专题片、动漫、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介,宣传“绿色、健康、宜居”的池州印象。既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中药产品销售,也能吸引外商投资健康养生和养老服务业。
    (四)发展特色养老养生产业,带动县乡经济增长
    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鼓励县乡发展特色中药产业,发动农民在国道、省道两侧种植牡丹、芍药、菊花等极具观赏性的药用植物,形成沿公路两侧视觉冲击效果。鼓励有条件的乡村按照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的方式,因地制宜种植药用植物,建设绿色养老院、健康休闲度假村、生态养生会所。

 

市农委

孔明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挖掘资源潜力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内容之一,在《关于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池发〔2016〕9号)文件中,明确推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建设一批健康产业基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探索一批试点示范经验、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和产业集群,加快以九华黄精、灵芝、天麻、葛根、山楂等为主要原料的药食同源保健品开发。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池政办〔2016〕21号)文件中,将九华黄精、菊花、山茱萸、瓜蒌等中药材产业化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市政府出台了《池州市促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奖补办法》(池政办〔2016〕77号),对新种植九华黄精、牡丹等多年生中药材连片100亩以上的,按照500元/亩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市农委、市财政局于4月中旬联合下发了通知,组织了2016年度九华黄精、牡丹等多年生中药材种植补贴的项目申报和审查验收。

青阳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黄精产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九华黄精产业的实施意见》(青办发〔2016〕36号),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青阳县九华黄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办法的通知》(财农〔2016〕108号),明确到2020年全县建立黄精人工种植基地1万亩,推进实施种苗培育、基建建设、品牌战略等九大行动,县财政每年设立九华黄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青阳县成立了九华黄精产业联合体,申报成功“九华黄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逐步打造九华黄精全产业链。

为加快推进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市农委强化规划引领工作,于2017年6月中旬,组织了开展了全市中药材(黄精)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项调查,并着手组织编制全市中药材发展规划。为做好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市及各县区农委、农技中心(种植业管理局)均设有业务部门具体负责,明确专业技术人员对口联系基地和企业做好种植技术服务工作,市农科所在九华黄精良种繁育方面,前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初步掌握了黄精繁育技术,为全市黄精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市农委将适时建议市政府修订《池州市促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奖补办法》,将栽培面积较大、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中药材发展纳入政策奖补范围。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孔明霞委员:

您在政协三届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关于挖掘资源潜力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的建议》的建议收悉,我局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工作,将中药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大健康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进行谋划推进,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池发〔2016〕9号)、《池州市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池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推动中医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一批中医药旅游特色载体,形成若干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旅游服务品牌”,“以黄精为主体,加强黄精种植、产品研发与应用,构建黄精养生保健产业链,在全国打响佛药黄精品牌”。积极推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建设一批健康产业基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探索一批试点示范经验、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和产业集群,加快以九华黄精、灵芝、天麻、葛根、山楂等为主要原料的药食同源保健品开发,将规划建设1-2个特色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池政办〔2016〕21号)、《池州市促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奖补办法》(池政办〔2016〕77号),将九华黄精、菊花、山茱萸、瓜蒌等中药材产业化列入工作目标,对新种植九华黄精、牡丹等多年生中药材连片100亩以上的,按照500元/亩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池州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中,已将龙头企业培育、建设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电子商务流通新业态等列入规划,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大的重点骨干企业,促进我市中药材产业从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不断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

青阳县制定《关于加快九华黄精产业的实施意见》(青办发〔2016〕36号),成立“青阳县九华黄精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九华黄精产业化协会和九华黄精产业联合体,逐步打造九华黄精全产业链。印发《关于印发青阳县九华黄精产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办法的通知》(财农〔2016〕108号),明确到2020年全县建立黄精人工种植基地1万亩,推进实施种苗培育、基建建设、品牌战略等九大行动,县财政每年设立九华黄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

石台县出台《关于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及《2017年中药材产业扶贫奖补办法》,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行“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扶贫工厂+贫困户”、“农村电商+贫困户”五种联接模式。县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新型经济主体给予最高13万元奖补,另对用于中药材生产的大型农机具除享受国家正常补贴外给予未补助资金的30%补贴,对每吸纳1户贫困户的经营主体增加贷款授信2万元。同时,《石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户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办法》中对新发展中药材种植的,每亩补助1000元。

二、各部门积极推进中药材 产业发展。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推进“十大皖药”(黄精)示范基地建设,市旅委积极促进健康旅游、推进建设一批中药养生滋补保健中心、药浴保健中心、中药文化养生庄园,市招商部门把中药产业作为重点项目宣传推介,市发改委将中医药产业项目列入池州市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库,续建项目2个,总投资1.3亿元,计划开工项目3个,总投资2.2亿元,储备项目11个。市农委组织开展了全市中药材(黄精)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项调查,并着手组织编制全市中药材发展规划。市及各县区农委、农技中心(种植业管理局)明确专业技术人员对口联系基地和企业做好种植技术服务工作,市农科所在九华黄精良种繁育方面,前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初步掌握了黄精繁育技术,为全市黄精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市财政部门积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三 、近年来,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收益逐年增长,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6年,我市九华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十大皖药”(黄精)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九华黄精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商标。池州市九华山健康产业园已确定为第二批13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之一。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组织九华黄精深加工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招商推介会,积极为企业打造推广交流平台。

四、今年4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推进“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年度考核评估标准》。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多次组织安徽中医药大学、皖西学院、温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等省内外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到我市开展九华黄精种植、育种、加工、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并对种植户进行现场指导,为我市培养黄精种植科技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向纵深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特此答复。

 

 

 

池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7年8月14日

 

市发改委

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1号议案协办意见的函

 

市药监局:

我委协办的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号议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协办意见答复如下:

我市已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中药材产业,即是养生产业也是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和健康食品产业,是大健康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市发改委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1、以规划来指导全市医药产业发展。在我委主导编制的《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委就明确指出“加强药食同用中药材的种植及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另外,我委根据《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池州市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池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提出“推动中医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一批中医药旅游特色载体,形成若干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旅游服务品牌”,“以黄精为主体,加强黄精种植、产品研发与应用,构建黄精养生保健产业链,在全国打响佛药黄精品牌”。2、将中医药产业项目列入池州市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库。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批中医药产业项目的建设。在谋划储备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库时特别将中医药产业项目列入其中。续建项目2个,总投资1.3亿元,计划开工项目3个,总投资2.2亿元,储备项目11个。在相关大健康产业推介会上,也对中医药产业项目进行了特别的介绍和推荐。

 

 

 

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7月11日

 

 

市财政局(国资委)

 

关于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孔明霞委员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1号提案《关于挖掘资源潜力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的建议》,由我局协同办理,现将该议案涉及的情况答复如下:

培育中药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局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加大财政支持。

 

 

 

 

 

 

 

池州市财政局

2017年3月16日

 

市招商局

“关于挖掘资源潜力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域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大健康产业就是要发挥我市“富山、富水、富硒、富氧”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养生产业、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健康文化、健康信息两大辅助产业,推动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建设长三角生态养生、文化养性、户外健身、健康食品基地。现代生态农业就是要彰显“山、水、土、气”自然禀赋,做活富硒文章,积极发展特色、休闲、绿色农业,打造特色有机农业品牌,建设茶叶、水产、油料、中药材、畜禽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耗能小、污染少、带动面广、辐射性强、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朝阳产业,既可以列入大健康产业也可列入现代生态农业,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产业。中药材产业范围较广,产品除了中药制药,还涵盖了保健产品、食品饮料、化妆日用品等,也与养老、旅游等相互融合的趋势不断凸显,高度契合我市重点发展的大健康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因此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是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具体举措。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力度,鼓励各类资金投入到中药材产业,依托延寿堂药业、新泰医药等现有优势企业和黄精、山茱萸等优质资源,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大的重点骨干企业,促进我市中药材产业从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不断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中药材产业和旅游、养生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市旅发委

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1号提案

答复协办意见的函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孔明霞委员在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挖掘资源潜力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的建议》(第1号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提出以下协办意见:

我市中医药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和“+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健康养生、体育运动、富硒农业、养老产业等优势突出。

近年来,我委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促进健康旅游、推进建设一批中药养生滋补保健中心、药浴保健中心、中药文化养生庄园,2016年组织九华山健康产业园、茶溪小镇、莲花峰生态园等企业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九华山健康产业园获批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池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产业“+旅游”发展,推动打造七星中药养生旅游度假区、芙蓉湖中药小镇等项目,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

 

2017年6月6日

抄送:市政府办,市政协提案办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