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几点建议
九三学社池州市基层委
浏览次数:406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1-24 11:12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全市经济增速连续11个季度居全省前2,形势喜人、势头强劲。但许多重要指标发展质量亟需提升,以2024年数据为例,全市35个行业大类规模工业中,产值规模前3位的均属于原材料行业;全市重点监测的176户亿元以上企业,“原初重”企业115户,占总产值比重77.2%;全市规模工业利润增速低于全省13.1个百分点,营收利润率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市工业效益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产业结构不优,资源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后劲乏力。为此建议:

一、深度融合,科技、产业两手抓。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着力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全市上下要树立起“科技即产业”理念,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向“体系化”转变,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向“高质量”转变,加快创新生态体系向“高效能”转变。深度推进“四链融合”,围绕产业发展这个中心,系统布局科技创新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引进科创领军人才,健全现代科技金融体系,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的“大科技”格局,推进我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二、立足主体,存量、增量两兼顾。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培育、引进高质量科技企业是打造产业创新集群的“源头活水”。对存量企业,完善梯度培育与服务机制,构建“人才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小升高”“高升专”“专改股”“股上市”,打造头部强、腰部壮、尾部活的高质量企业矩阵。对增量企业,学习合肥科技创新做法,建立科技招商新模式,既招龙头企业,又招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孵化载体。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转化成果、科技招商、服务企业,全链条开展科技成果和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现、挖掘、转化、招引和服务。通过对存量企业提质、增量企业提档,将“含科量”植入产业发展,共同打造科创企业森林。

三、金融赋能,资本、创新两促进。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基金丛林,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企业从小到大乃至上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国资投融资平台联合头部投资机构壮大产业基金群,精准匹配科技项目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投融资需求,形成“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投基金—并购基金”多元化基金体系,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强与市外高水平投资机构合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基金运营团队。做好“共同成长计划”等工作,推进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构建多元化、接力式、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四、优化生态,制度、人才两保障。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其中制度体系和人才队伍是最根本的保障。要围绕创新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招商、金融支撑等制定系统的推进政策,建立高规格的统筹机制,全市上下“一盘棋”,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逐步构建起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要围绕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万马奔池”人才计划,不断引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并开展产业干部人才专业化培养、精准化选拔,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人才队伍,助推我市产业链整体迭代升级。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