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池州地处长江中下游,连南接北、承东启西,与长三角、中部地区经济人文交流密切。近年来,我市持续发挥区位优势,发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大通道服务能力和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多通道共担的局面正在形成。但公路总里程尚未突破一万公里,对外通道仍需补强,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不高等问题亟待破解。为此,必须要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联结长三角与中部地区桥头堡,建议:
一、加密扩容高速公路通道。坚持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点,加快宁国—枞阳、东至—鄱阳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开工宣城—东至高速,将其打造为连接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南沿江第二通道,缓解沪渝高速通行压力。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瓶颈路段扩容提升,启动沪渝高速“四改八”前期工作。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速建设。
二、提档升级国省干线公路。按照“能早则早、宜快则快、适度超前”原则,着力提档升级低等级国省干线公路,推动实现市到市(县)一级公路、县到县二级公路联通。提速G236殷汇至查桥、G318牛头山至大渡口、S358青阳至红石、G530石台至查桥等施工进度,加快推进G236平天湖隧道及连接线、G236官港至昭潭、S225齐山至六都等公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落地。提高项目和计划编制精准性,形成交通重点项目接续建设、滚动投资的良性循环,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政策“笼子”、规划“盘子”、资金“袋子”,推动更多项目应开尽开、能开早开。
三、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进一步强化港口岸线保护利用,推动港口枢纽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现代化港口体系。立足新发展理念和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推进江口港区四期、童埠码头改造等项目,促进要素资源集聚,服务临港产业升级。充分发掘九华河、狭阳湖内河航道资源,推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谋划以九华河港池、狭阳湖港池建设为载体,吸引腹地企业向港区集聚,推进临港产业升级,推动池州港总体规划修编。优化航道结构,不断提升干支互动效益,推进皖江深水航道整治,力争提升长江安徽段维护水深,打造串联湘、鄂、赣、皖四省的“水上高速公路”。
四、稳步推进运输机场发展。完善九华山机场相关设施,围绕招商引资、产业布局、航旅融合发展等,积极拓展新航线,开拓潜在航空市场,提升航线网络通达性和品质;进一步提升九华山机场航空货运水平,构建航空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换乘系统,提升机场的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编制《池州市低空空域及航路航线高度层规划》等三项低空经济规划,着力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围绕短途运输、低空旅游、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等需求,加快推进东至、石台、青阳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布设低空飞行起降平台。
五、持续发力推动多式联运。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加强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集疏运管理,中长距离以水路或铁路运输为主,短距离运输时可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组合效率,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持续推动廊道、铁路专用线进港,破解重点港区进港“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