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3次]关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
浏览次数:314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1 15:01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国家高度重视数字乡村的发展,持续关注乡村数字化转型,从全方位多角度助力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前进,2022年1月,国家有关部委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8个方面联合制定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详细部署了数字乡村建设26项重点任务。数字乡村是数字信息技术在乡村经济社会应用并赋能乡村现代化发展的转型过程,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数字乡村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层次不够高等一些问题和差距依然存在。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乡村数字化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支持,信息时代网络升级更新迭代速度快,我市部分县域特别是偏远山区信息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千兆光纤、乡村5G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还未实现全覆盖,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信息的承接载体,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目前,我市大多未建立县乡级的数据中心或信息化管理平台,乡村建设中物联网设施设备技术水平较低、信息化功能单一、信息数据来源不足,无法支撑起高效的数字化乡村治理。

(二)专业化人才力量保障不足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撑,目前,乡村居民缺乏对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深入认识,对数字化的理解还浮于表面,数字化发展意识还不强。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创新能力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常住人口锐减,乡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事乡村建设的一线人员,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知识面较窄,对新事物、新技能的了解和掌握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造成乡村农业规模企业小,乡村人才带动增收载体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足。

(三)数字化水平联动效率较低

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9.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18.3%,其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10.5%,不难看出,数字经济在乡村农业中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目前,数字乡村总体规划大多处于自下而上各地自主探索阶段,大部分乡村产业较单一,乡村产业间融合度低,各产业之间关联较少,没有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生产效益较低,数字基础支撑力不强,数字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数字乡村经济发展成效不够显著。

二、对策建议

(一)夯实数字设施建设。围绕乡村产业布局产业链,统筹推进设施新型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快物联网、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数字化建设水平,改造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终端,扩大5G网络在农村边远地区覆盖率,构建高速畅通、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通信网络,补齐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短板、普及多样信息化服务,加速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促进城乡数字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乡村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提升乡村建设数据服务能力。

(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激发内生动力。因地制宜确定本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队伍或数字化农业合作社带头人,通过系列业务培训,让更多乡民拥有一技之长,同时完善传、帮、带机制,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精带疏,解决后备人才断层、基础人才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二是加强人才引进。积极分析研判人才需求缺口,建立人才信息基础台账,重视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积极寻找途径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合力打造数字人才体系,通过政策引进数字人才下乡,在吸引外地人才的同时也让本地在外人才回流。三是建立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树立重能力、重实践评价导向,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建立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相结合,职业技能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考核评价与聘用选拔相结合的乡村人才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可通过项目策划奖励、项目引进奖励、年度业绩考核奖励等形式,调动各方面乡村人才投身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献智献策。

(三)推进数字融合发展。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方面的引导功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加大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及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大数据分析模型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动乡村各项数据共享利用,积极发展“互联网+”模式,参照国家共享交换数据标准规范,向上与县级以上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向下覆盖乡镇各部门,形成一体化数据共享大平台,逐步整合乡镇各部门间直连的共享交换通道,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乡村各项数据社会化利用,发挥数据价值。三是推进乡村农业生产智慧化。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如茶叶、特色水产、食用菌、皖南土鸡等特色农产品领域,支持种植业龙头企业引进,探索种植数字化转型路径,建设一批智慧农业试点,引导建设农业物联网系统、拓展农业电子商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等,适时总结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推广。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