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3次]关于加强乡村风貌规划建设的建议
浏览次数:311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1 11:39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将加快建设山水池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454个,在建165个,全市80%的行政村都建有中心村,建成美丽宜居自然村573个。全市13个村入选安徽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
  但是从目前我市乡村规划建设情况看,乡村风貌特色不够鲜明。乡村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地域特色形象标识和文化氛围营造较混乱,忽视了对地域人文特色的挖掘,村庄整体协调性较差,缺乏特色,乡村风貌建设简单向城市景观建设靠拢,不符合实际功能需求,村庄景观空间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加强乡村风貌规划建设是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乡村风貌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在规划和建设乡村风貌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好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山体保护和利用。山是乡村充满灵气的自然载体,山体多围绕村落连绵分布,应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进行山体合理开发利用时应该综合考量,不得随意开采山地资源或者修建房屋,尽量选择对大山危害最小的方案,保持原有山体景观风貌的多样性。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设置观赏空间和观赏景点,增强休闲、体验及素质提升等功能。二是加强水体保护和开发。对村庄水体、沿江滩涂等资源进行保护、修复,以及长效保洁。农家乐、民宿、小作坊等经营主体污水、油烟等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对村中河、塘、沟渠进行疏通、激活,控制污染。对于水系较为通畅的乡村,在设计时应进一步对水系进行保护,修缮其周围的护坡设施。水系不够通畅的乡村,要探寻水源,疏通河道,拆除河道上阻水构筑物,盘活水系。
  二、乡村风貌要注重人文景观的传承和创新
  在规划和建设乡村风貌时,要注重传承和创新,保护好传统文化,挖掘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一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明确修缮维护项目,对列入保护的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要加强日常维护。定期组织专家对保护项目建设进行指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提高传统村落的层次和水平。对我市55个省级传统村落,2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统筹规划设计和创意策划,串珠成链,抱团发展,整体保护,合理开发,提高传统村落影响力。二是加强特色文化挖掘和创新。充分挖掘、激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如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石台目连戏、东至花灯、九华山庙会等民歌文化、古村落文化、非遗文化,加大文化要素整合与产业耦合力度,以此提升乡村人文价值,赋予乡村更多文化内涵,增强乡村审美韵味,建构独具特色的主题形象。通过梳理整合各类特色文化资源和传统手工艺资源,将其与我区经济、文化等生产要素有机整合,着力构建“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的整体优化路径,优化文化生态、生产环境,推动特色文化以“手造”的崭新面貌出村、破圈、进城、直至走向世界。
  三、乡村风貌要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和美观
  在规划和建设乡村风貌时,要统一建筑风格,避免杂乱无章的建筑风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一是加强农房选址引导。农房选址应综合考虑水文、地形、地质、风向、污染源、耕作半径等因素,应选址在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开阔、环境适宜、阳光充足、空气流动、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适于建筑建设的地形、工程地质、交通条件的地段,避开自然条件不优、地基不稳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以及风口、窝风等不良条件地区。二是加强农房建设风貌引导。省住建厅出台了《农房设计技术导则》,要求农房建设要按照“安全、经济、适用、绿色”的原则,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持地方风貌特色,规范功能设置,改善生态环境。并组织专业设计团队编制《安徽省和美乡村农房设计图集》,针对不同区域设计出40套既体现我省乡村特色风貌、又符合农民居住需求的农房设计方案。我市整体上应按照现代徽派的风格,推动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现代农房。
  四、乡村风貌要注重社会生活的改善和发展
  在规划和建设乡村风貌时,要注重改善乡村社会生活条件,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夯实农村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采取发展、创新、统筹、服务等多项举措,通过农业、就业、创业、物业等多个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照村庄环境的总体要求,注重“连片、整洁、长效”的工作重点,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排污管网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把农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靓丽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