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促进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
浏览次数:2298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25 11:3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农业产业化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一是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明显。茶叶、九华黄精、池州鳜鱼、皖南土鸡产业(以下简称“四业”)具有比较优势。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良好。全市市以上龙头企业245家,市以上示范联合体41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739个、1778个。三是产业平台建设亮点频闪。东至县食用菌被认定为长三角“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创建县,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等6个基地被认定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四是农业品牌打造稳步推进。全市现有驰名商标5个,“三品一标”278个。分类打造区域公用子品牌,实现“母子品牌”共同发展。

但是总体看来,我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引领乡村振兴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足。受地形和气候等客观环境影响,特色优势产业茶叶、黄精等基地分布散、规模小,集中连片度不高。二是产业融合效益不高。多数加工企业仍然停留在初级水平上,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三是品牌竞争力不强。重创建轻使用,品牌多而杂,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抓园区上规模。一是打造产业园。培育和打造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企业集聚,优化种养结构,聚焦一、二种主导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发展规划产业园建设方案,实现产业园规模化发展。鼓励村集体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小型产业园,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以强镇建设促强县发展,根据镇域经济特点,积极编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议书,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好在建的石台县仙寓镇、东至县洋湖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三是打造农产品加工“园中园”。通过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在每个产业园中都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园中园”,引进物流、电商、科技研发等企业,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批发等于一体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集散地。重点建设大渡口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大渡口加工园区年产值20亿元以上。

(二)抓招商育龙头。一是积极谋划项目。立足“四业”特色,谋划产业招商项目;围绕长三角转移产业,谋划承接项目;围绕山、水、土、气优势,谋划三产业融合的康养项目。积极编制农业特色产业强镇、产业园、“特色产业+金融+科技”等综合性项目,做到项目等客商,不能让客商等项目。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市现代农业招商小分队、农业农村系统招商小分队要主动对接沪苏浙转移产业、企业,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外出招商。积极调动农业招商的积极性,对招商引进的农业项目到位资金可按2倍或多倍计于招商引资实绩中。实行产业链招商,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优化调整农业招商引资和发展支持政策,积极引进企业。三是壮大一批骨干企业。鼓励企业联合合作、股份合作、兼并重组、改组改制等方式做大做强,力争培育2个5亿元以上企业,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0家以上。

(三)抓特色塑品牌。一是成立专班。选择规模能做大、链条能做全、有发展潜力、具备比较优势的“四业”作为我市的特色主导产业,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专班,进行全产业链打造。二是建设优质基地。围绕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要求,编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专项规划,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以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打造“四业”为主的长三角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通过2-3年的努力,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九华黄精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池州鳜鱼池塘养殖面积达到3万亩,皖南土鸡年出栏量达到5000万羽。三是塑造区域公用品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方式,支持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池州生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四业”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子品牌,积极参与区域农业品牌目录和数据库建设,实现“母子品牌”共同发展。加强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品牌管理、运营,提升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价值。利用年货节、推介会、博览会等载体,加强特色品牌宣传,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抓融合强链条。一是强化科技支撑。鼓励特色产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龙头企业牵头与产业链相关企业、高校院所围绕特色产业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开展新食品、药食同源食品、富硒农产品等研发。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设立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二是加快农旅融合发展。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引导特色优质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休闲体验基地和养生基地,积极打造茶旅精品线路、九华黄精主题庄园、渔家乐等,加强文旅商品研发、转化,丰富农旅产品,增加产业融合收益。三是促进“互联网+农业”发展。聚焦“四业”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围绕良种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储等环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能。加大冷链物流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扎实开展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行动,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运营模式。立足我市特色资源,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以高质量农业产业化,巩固我市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