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推动三区一体发展 打造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
市政协经济企业界
浏览次数:1028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25 11:32

东部三区协同发展实施以来,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市开发区、池州高新区东片区(以下简称“三区”)聚力发挥组合优势,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东部三区一体化发展已经迈入新阶段。但三区发展成效与“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支撑”的目标仍有距离,特别是产业的集群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产业综合实力薄弱。三区集聚了一批电子信息、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数字产业等势头强劲产业。但是产业规模小能级低,发展集聚不集群,缺乏支撑三区可持续发展核心、高新产业问题仍然突出,带动性强、支撑性大的重大项目招商上未实现突破。

二是产业特色不明显。三区产业特色不明显,特别是支撑三区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支柱特色产业层次还处在中低端,缺少新基建等新兴产业项目。产业发展方向与周边城市产业定位相似度高,招商引资竞争较为突出。

三是内生动力仍不足。三区可用财力有限,债务余额较大,融资压力较大,导致人力资源、科教资源、商业资源、数字新要素等难以匹配当下高新产业的发展需求,造成三区人气不旺,人才难引难留。

四是长三角融入较慢。三区的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现有企业还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合作吸引力不大。已开展合作的园区,基本上是靠熟人引荐,力度不大,缺乏通畅的对接通道,导致合作推进较慢。

五是服务设施不配套。三区教育、医疗设施数量不足、层次不高,商业综合体、星级宾馆、工业邻里中心、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匮乏,影响人财物集聚,三区产城融合有待提升。

加快推动三区一体发展,打造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对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建议:

一是建立集中统一领导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三区整体规划、协同发展,但仍存在沟通交流机制不畅问题。建议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建设领导机构,统领三区一体化发展,构建统一指挥、实体运行、专班运作、高效执行的工作机制,变统筹协调为集中统一领导,打破目前“三区”行政体制分割的局面。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针对三区产业发展差异化、特色化不明显问题,建议三区围绕“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定位,树立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抓好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方面,建议突出集中区“东部新城重点发展区域”地位,统筹配置交通网络、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要素,形成三区总体规划“一张图”。产业规划方面,三区要按照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圈的思路,根据园区现有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编制产业分析报告和产业招商路线图,明晰招商目标和实现路径,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加大产业培育。针对三区主导产业层级不高问题,建议按照“聚焦主导、提升传统、紧盯新兴”的原则,围绕价值链打造产业链,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大健康等产业,市开发区聚焦发展半导体、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池州高新区东片区聚焦发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三区建成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协同发展的东部新城。

四是突出精准招商。三区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发展,发展的核心就是招商引资,只有大项目、好项目多了,税源才能大,抓发展的底气才能足,抓经济的支撑才能强,三区协同发展的速度才能快。建议三区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为重点区域,突出招新引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能耗低排放产业项目为重点领域,开展补链、拓链、延链招商。同时,探索“基金+项目”“基金+产业”“基金+基地”招商,充分发挥产业引导、扶持基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通过初期孵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促进产业链整体承接转移。

五是推进园区共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开展园区合作,对于三区承接示范产业转移,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意义重大。三区要充分发挥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作用,通过土地入股、代建厂房、股权投资等方式精准对接、深度合作。高层推动、争取将发达地区产业园与三区合作纳入国家层面考核,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市委、市政府要大力支持三区招商、服务一线干部赴沪苏浙等地开发区挂职,一方面可以锻炼干部招商、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深入学习产业发展经验,掌握项目转移信息。 

六是加快新城建设。目前三区城市级配套沿公路零星分布,亟需完善。建议东部新城按照“一体化”思路,通过现有园区或地块的调整,改造优化渗入产业基础配套设施,依托高铁板块、滨江与梅龙板块一体化打造补充完善新建,构建“1区+2城+3基地”格局,即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滨江东部新城、数字科技城和大产业制造基地、空港物流基地、港航商贸物流基地。同时,三区要主动对接省市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精准编报项目、争取资金,全力推动东部新城建设。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