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关于进一步推进池州茶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杨益斌
浏览次数:568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5-10 12: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一、池州茶业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

1、创新茶类结构,应对市场变化。池州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已形成了红、绿、黑齐头并进的品牌格局。九华安茶曾兴盛于唐代,池州的绿茶和红茶都获得过巴拿马国际金奖。但在近代茶业发展过程中也历经波折,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出口红茶市场价格突然走低,一些红茶企业面临困境,有的企业甚至倒闭。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池州企业和相关部门顺势而为,对茶类结构进行创新尝试,推行“红改绿”措施,大搞名优绿茶开发,池州茶业逐渐走出低谷,并保持了茶业行业发展长盛不衰。

2、创新企业产品,生产多品类茶叶。一些茶业企业由于产品单一,企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在技术部门指导下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多品类茶叶,丰富了产品结构,满足了不同消费者需求,让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3、创新营销方式,增加企业收入。天方茶业是我市起步较晚的一家茶叶企业,1997年才开始创办,但该企业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成长迅猛,2010年就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进一步发展壮大,2013年12月大力推崇“认领一亩茶山,喝上自家富硒好茶”的营销模式,每年为天方茶业增加2000万元的收入,并带动茶山旅游和慢庄生活园旅客增加。

4、创新技术工艺,破解生产技术难题。我市一直重视茶业创新发展,鼓励技术人员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创新茶叶技术工艺,不断破解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提高产品价值和企业的生产效益。

以上成功案例说明,创新能让茶产业走出低谷,能让企业获得丰厚利润,能增加企业收益,能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让池州茶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池州茶业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没有宽松明确的针对技术人员八小时之外为企业服务的有偿服务激励机制,技术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不敢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免招惹“亲而不清”之嫌。

二是没有让企业为之动心的激励措施,虽然有对企业拥有一个发明专利给予一万元的奖励政策,但这只能激励编写和申报专利的个人,对于一个规模上千万元的企业来说,一万元的奖励激励效应有限,因为获得一个专利需要有创新技术和实验经费的同时,还要等待两年多的时间,企业不愿为此花费很多精力,真正对企业有刺激作用的是项目支撑。

三是一些企业有很好的创新平台,但创新活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池州茶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1、双向选择,建立技术人员联系点。技术人员在完成单位交办的工作之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选择一些企业作为自己实践或施展才华的舞台;建立技术人员联系点,企业自由地邀请技术人员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双向选择、互惠互利。

2、制定激励机制,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为了充分调动茶叶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解决茶叶技术人员业余时间为企业加班的后顾之忧,与企业签订业余时间工作范畴之外的有偿加班服务协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研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意见》的出台旨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别让创新成果锁在抽屉里,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让思维活跃起来,让技术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让能干事的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刷新池州茶业创新发展高度。

3、重点扶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池州有许多技术创新成果,都是通过生产实践在企业平台上实现的,企业是技术创新良好的平台,池州有茶业企业450多家,市级以上茶业龙头企业3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有些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在茶叶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食品加工等方面创新成果斐然,还有一些茶业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在茶叶加工方面直接引进流水线生产,起点高、看得远,属成长型企业,对这类创新能力较强或成长型企业要重点扶持,在资金、技术、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把发明专利和创新成果作为企业申报项目必要的附件材料和加分款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