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至县,一场因盲道而起的民生变化,正悄然改变着视障人群的生活。一位视障人士感慨道:“以前出门总提心吊胆,现在盲道畅通了,我能独自去尧渡公园散步了!”这一变化,离不开东至县政协的一篇“微建议”。
盲道是最常见也最普遍的无障碍设施之一,市政道路配套人行盲道给盲人、弱视、残疾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无障碍出行的空间,是视障群体出行的“眼睛”,但由于部分商家、宵夜摊点等占道经营,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盲道被占用、阻断现象屡见不鲜,影响视障人士出行安全。
针对该问题,县政协机关通过实地走访、拍照取证,详细记录盲道被占用的具体情况,梳理出问题点位,以“改变城市盲道占用现状的建议”为题,撰写“微建议”,从加强日常巡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整改建议。
该篇“微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公安局、县城管局等单位迅速响应,立即开展针对占用盲道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采用“车巡+步巡”“日常巡查+重点时段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违规停放,流动摊贩、固定商铺超范围经营摊位、货物侵占盲道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下一步,我们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加大对全县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摸排,及时发现问题,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市更新之中,加快补齐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给残障人士出行提供便利、安全的环境。”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微建议”的落地只是县政协关心关注残障群体的一个缩影。2024年,为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县政协与市政协共同调研,针对企业虚假雇佣残疾人现象,撰写《被“出租”的残疾证亟待引起重视》,被全国政协采用。围绕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存在“五个不起”问题,县政协提出构建多层次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制定失能失智老年人普惠政策等建议,经省政协甄选,报送省委,在《安徽信息·要情专报》刊发。和谐尧城委员工作室定期走访慰问20余位残障人士,为他们打扫房间、洗头理发,用行动送去温暖。县政协委员熊方勇将爱心轮椅送上门,点亮群众“微心愿”。各基层政协工作联络组在春节、端午等传统佳节,组织辖区政协委员走进残障人士家中,送上慰问物资,与他们共度佳节……
“残障群体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作为政协组织,我们要通过发挥界别优势,发现残障人群的需求,让他们的声音入耳更入心,将涉及残障人群的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提好办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体验,让残障人士不仅感受到帮助,更能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县政协机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