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发进取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浏览次数:393 作者:记者 潘选玮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23 08:26

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安徽考察调研,就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示。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殷嘱托,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安徽考察,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积极作为、奋发进取,用实际行动扛牢粮食保供责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池州篇章再建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文明表示,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牢记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推深做实农业产业化“1+3+6+N”提升行动,持续抓好企业内培外引工作,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确保精品示范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这让青阳县种粮大户张启武备受鼓舞,今年,他承包种植的600亩水稻喜获丰收,总书记的讲话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作为一名奋战在粮食生产一线的新农人,我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规模化经营优势,不断优化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带动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东至县尧渡镇管山村党总支书记徐文忠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山、河、湖、田、村等资源为本底,大力发展金耳种植、水果采摘体验、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奋力绘就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和公共文化等服务向农村覆盖。近年来,我市在深化医改方面持续发力,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3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质效显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实现全覆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保权表示,将以实干实绩实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建强县域医疗次中心,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村老百姓享受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指明了方向,是做好社会工作的根本遵循。”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非公工委书记李婷表示,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学习、全面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依托党委协调、诉求办理、项目领办三项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深度挖掘“嵒施”“小蓝本”等本土化、特色化工作法,把“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的理念精髓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社区“积分制”管理之中,积极探索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新点子、新办法,促进社会和谐,让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全国人民调解能手施世庆对总书记这句话深有感触,多年来,他以“真心、用心、耐心”感动人,并结合“搬梯子、泼冷水、解疙瘩”这一独特的调解工作法,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总书记的话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真心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办,用心当好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耐心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为维护基层平安和促进地方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