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通知公告
关于征集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的通知
浏览次数:843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1-04 16:50

各县区政协、政协九华山工委,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全体市政协委员:

    政协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是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履行协商议政、建言献策职能的重要方式,为做好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会发言内容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紧扣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战略定位,坚持产业强市、生态立市、人才兴市,聚焦“四个转变”、促进“两个更优”,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言献策,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彰显委员责任担当,为加快池州现代化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大会发言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到精准选题、观点鲜明,问题分析透彻、建议切实可行,切口要小、落点要实,力戒套话、空话,字数不超过1500字。附件所列选题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和熟知领域另行自拟题目。

    二、大会发言征集范围

    各县区政协发言材料不少于3篇,政协九华山工委发言材料不少于1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市政协各专委会、各界别以本单位或界别的名义发言,委员可作个人或联名发言,其中,市各民主党派、知联会发言材料不少于2篇,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以及市政协各专委会发言材料不少于1篇,广大市政协委员应根据委员职责和自身实际踊跃参加。

    大会发言分为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口头发言的选择坚持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由大会秘书处讨论确定,未被安排口头发言的将择优汇编成书面发言。

    三、大会发言的提交方式和截止时间

    大会发言材料征集截稿时间为2024年12月15日。发言稿请注明发言人姓名、联系电话,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1218856128@qq.com

    联系人:徐慧玲,联系电话:2088052 15395666128。

 

    附件: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参考选题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11月4日


附件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参考选题

一、经济建设方面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

关于提前谋划我市“十五五”规划的建议

加大“两重”“两新”、中央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项目谋划储备

坚持产业强市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镁材料生产、应用、创新、人才基地

加快发展镁铝新材料产业,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抢抓“两新”政策机遇,以数字化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镁基新材料、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

超前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固态储氢等未来产业

做大做强汽车轻量化、新能源电池、汽车电子和功率器件等关键系统及零部件

大力推动第三代半导体发展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行动

加大“五上”企业培育,育强产业链“链主”

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

深化投资“赛马”激励机制,打好有效投资攻坚战

推深做实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对接机制,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科技创新,高水平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

激发科技主体活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深化安徽自贸试验区池州联动创新区建设

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打造“头部企业+中小企业”产业生态圈

坚持“科创+产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

锻造产业优势,全面嵌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深化能源综合改革创新,加快打造长三角绿色储能基地

探索区港一体化运营,推动池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全力优化岸线港口布局,提升池州港口发展能级

实施十大攻坚行动,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大力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推动全市人才“扩量蓄能”

加大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支持青年创新创造创业

落实招商引资新要求,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

发挥行业商协会在“双招双引”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加快集中区长三角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加快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建设

加快推进池州高新区建设,打造“千亿园区”

统筹发展东至“非化”产业,打造现代化工基地

大力推进“一江两岸、拥江发展”示范区建设

对标长三角,擦亮“‘池’久满意”营商环境品牌

推深做实“五免之城”建设

关注企业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加快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

加快打造长三角重要休闲康养地

加快打造长三角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地

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创“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

以流域思维做活水经济,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

做大做强六大特色主导产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推进富硒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推进九华黄精产业规模化发展

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擦亮池州“土特产”金字招牌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中等城市

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

加快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打造区域性进出口贸易分销集散枢纽

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联结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桥头堡

实施城市枢纽提升行动,加快完善城市内外交通体系

优化长江岸线资源布局,提升池州对外运输环境

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加快打造现代水网

推进水域航道治理,提升通航能力

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

加快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充分释放消费潜能

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功能

加强金融创新,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打造产融协同的现代金融培育发展机制,壮大耐心资本

做大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推进基金市场化运营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高质量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

加大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农房盘活利用力度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全力抓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坚持数字兴农,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新场景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培育乡村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建设高效顺畅流通体系,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

差异化布局专业物流园,加大物流基地建设

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

加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二、政治建设方面

严守“六项纪律”,筑牢思想根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深挖池州本土廉洁文化,营造崇廉拒腐良好风尚

健全调解机制,提升法治化水平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提升干部队伍市场化能力、产业化能力和协同推进能力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法治池州建设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池州建设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三、文化旅游方面

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推进四大片区协调发展,加快融入“大黄山”

实施文化基因解码赋能,建立历史文化长效保护机制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打造支柱产业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旅游集散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健、养、医、食、旅”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立足池州文旅资源优势,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着力打造高品质研学旅行目的地

发挥资源优势,做活“红色旅游+”文章

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创建省级池州傩文化生态保护区

实施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集群组团发展

加快池州民宿产业品牌化发展

用活文化资源,讲好池州故事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实施公共文化提质行动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增强池州戏曲艺术传播力影响力

加快家风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以优良家风促和谐乡风

打造市井经济,让池城更具生活的烟火氛围

保护烈士纪念设施,赓续红色革命基因

四、社会建设方面

推动医养、托育融合发展,打造品质多样的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

加快公建公营敬老院运营能力提升

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关注特殊群体居家护理难题

构建立体式社会救助新格局

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托起幸福晚年

构建多层次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加快职业教育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发展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推进池州技术学院创建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青少年成长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切实增强师生心理“免疫力”,为师生心理健康“护航”

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强化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推进民生工程提质增效,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守护舌尖上安全

创新物业管理模式,破解物业收费难题

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加强园区排涝体系建设,提升排涝应急能力

利用“三线三区”规划成果,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厚植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完善诉前调解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实效

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坚持生态立市,推动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大力实施美丽长江(池州)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

深化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全流域拓展

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推动排污权交易改革

大力发展林业碳汇经济

加快培育绿色新产业新业态

增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增碳固碳功能

加快打造最美绿色生态廊道

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无废城市”

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创建

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

大力推动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引进“环保管家”,助力园区企业绿色发展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擦亮乡村“生态底色”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

加强重点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

推深做实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

加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邮编:247000
皖ICP备12003296号-1